[Barbican] The Forbidden Zone:科技之舞

maxresdefault111

英國劇場界著名女導演Katie Mitchell在過去曾數次嘗試結合影像科技和戲劇演出,此次聯合德國劇團重新推出的The Forbidden Zone正是這種嘗試的作品之一。在長達一小時的戲劇內,舞台上方的螢幕投射出舞台上五個空間(包含一列電車車廂)、三台相機和一個跨越兩個世代的故事。

Forbidden Zone講述的是德國女人Clara Immerwahr和其後代的故事。一次大戰期間Clara目睹身為德國猶太人的科學家丈夫替德國政府研發毒氣而選擇自殺身亡,身後留下只有一篇微薄的訃 聞認為她是個婚姻不圓滿的女人。相隔數十年Clara移居美國的孫女在聽聞祖父研發的毒氣的解藥將因為政府將研究重心移轉至核子武器而選擇喝下毒藥自殺。 兩個橫跨世代的女人的悲劇由一位一次大戰在前線治療毒氣受傷法國士兵的護士串起,兩場悲劇都無法被阻止,徒留遺憾。

Katie Mitchell身為一位譴責雄性(Masculinity)暴力導致的戰爭卻須由女性承擔的導演,自然將這個靈感來自1929年曾在一次大戰戰線服務的美國女作家Mary Borden出版的書籍The Forbidden Zone(同年還有戰地春夢西線無戰事等 討論戰爭的書籍出版)的反戰作品詮釋為戰爭陰影下女性無法反抗、無法做為、無法拯救,最後以自殺最為無言的抗議。這個角度或許還值得討論(畢竟雄性是否等 於男性?),但本齣戲由於其對英國觀眾而言相對破碎的敘述(原劇上演的德國更獲得觀眾迴響--或許是Clara的故事比較出名)和過於短暫拼湊的劇情而使 得觀眾無法深入於Mary Borden如詩的台詞和舞台上兩個女人同時走向毀滅的震撼,反倒是本劇採用的技術層面和使用的流暢性值得思考和探索。

image4.jpg

在 本齣戲中採用了類似於先前荷蘭劇團演出之Kings of War類似的即時投影技術,由三台手持移動的相機捕捉演員的動作,同時在後台進行現場切換的剪輯,呈現在大螢幕上的像是一部完整的電影。令人驚豔的是舞台 上的技術人員(有時包括演員本人也要加入幫忙)流暢的在每一幕找到拍攝位置(通常一個是腳架的正拍,一為手持側拍或拉進畫面特寫)且不妨礙到演員於五個舞 台空間內的活動,同時還要兼顧音效、特殊效果燈光、旁白和舞台裝置,這種流暢的安排只能說是技術之舞(Technical Dance)一樣的令人印象深刻。

nachtkritik-the-forbidden-zone-reise-in-tabuzonen-41-53949891.jpg

不 同於Kings of War採用的跟隨演員的手持攝影機、隱藏式相機和時而播放現場畫面時而只是預錄畫面的視覺效果,Forbidden Zone在演出上挑戰了舞台戲劇和電影間的界線。演出後的座談會上就有觀眾對演員們提出疑問,你們到底是Theatre Actors還是Film Actors?尤其當演員的演出被攝影放大,甚至身為演員的身分被間歇性打斷時,到底這是怎麼樣的一種藝術類型?

Katie Mitchell本身認為這種呈現方式來自於對於在舞台上無法呈現Close-Up的一種改進模式,藉由特寫展現過往不被注意的聲音;同樣的理由在Ive van Hove執導的Kings of War裡也以近距離的特寫呈現戰爭下莎翁配角的痛苦和往昔不被觀眾注意到的情緒。然而在這樣特意的近距離捕捉下,手持攝影者是否也成了決定訴說角度和方式 的控制者呢?這或許是個有趣的paradox。

這樣的戲劇呈現如同電影剪輯者和導演的抉擇,同時也不斷的在挑戰多媒體和戲劇結合的新方法和界線。而Forbidden Zone的演出的結果正是觀眾著迷於科技技術的安排而非故事本身,這或許是值得思考的一點。

Salzburger_Festspiele_2014_–_The_Forbidden_Zone_Foto_3.jpg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