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白(Macbeth):血與霧的詩篇

macbeth_ver5_xxlg

莎士比亞經典的四大悲劇馬克白(Macbeth)數度在舞台和劇場上演,如今搬到大螢幕又是如何的風景?本版本的馬克白既和莎劇原住呼應,又多了導演和編劇本身的巧思,形塑成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詮釋版本。

是的,我們都知道馬克白的故事。馬克白為蘇格蘭將軍,在戰場上勝利後得到三個女巫的預言,指示他將會登上王座,因而在權力慾望引誘下欲除去蘇格蘭國 王鄧肯,卻又徘徊不定,時時得靠妻子馬克白夫人果決行事。登上王位後的馬克白按照女巫預言暗殺好友,卻又不斷看見亡者的冤魂,妻子也在良心不安下自殺而 死。最終敵人軍臨城下,馬克白在他將亡的預言成真後軍心大亂,死於預言中他的敵人手中。

往常詮釋版本中常有幾個特點,一是強調馬克白夫人在 丈夫行動中的主要地位及她的心狠手辣,二為馬克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心境和預言前後給予他的影響。他是英雄,也是罪人;是丈夫,也是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主 角。然而本電影版本似是將馬克白原先的優柔寡斷一面轉化,成為一個介於哈姆雷特和泰特斯安卓尼可斯間的人物。

從電影開始的戰爭場面我們見到 他為了失去性命的年輕手下哭泣,在戰功嘉勉時面無表情。他似是一個充滿憐憫,厭戰的不情願領導者,充滿人性的半影,直到他決意暗殺國王,我們看到電影更動 了原著中馬克白猶豫不決,最後還須由夫人動手的情節,讓馬克白本人在一番掙扎後毅然決然以鮮血妝點國王的金枕。馬克白夫人在此的角色因而有些被隱匿,直到 宴會上他替看見亡靈的丈夫發言為止。爾後此版本的馬克白也仿若一個成功殺叔的哈姆雷特,遊魂般的尋找三個女巫,在空蕩的王宮內踱步,妻子自殺後那經典的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台詞也少了憤怒感慨而多了懷念和憐憫,相較於往常版本中馬克白身著戎裝彷彿看開了般的獨白,電影選擇讓他擁抱妻子,展現出最為人性和脆弱 的一面。

本版本另一特點在於將孩童的元素加入這個滿是鮮血和權力鬥爭的劇本之中。電影開場便是馬克白和夫人早夭的孩子的火葬,而後三個女巫 身邊也多了一個帶著鈴鐺的小女孩,甚至出現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被馬克白殺死的戰友的兒子年齡也降為十歲左右,更不用說那個讓馬克白在戰場落淚的少年士兵。 我們看著馬克白將自己的弒君計畫一一傾訴給死去的少年士兵,彷彿少年士兵能夠理解他的痛苦和慾望;我們也看見馬克白夫人在精神崩潰後對著死去的孩子喃喃說 著睡吧,睡吧,對自己也對孩子道別。數個場景都互相以孩童連貫,除了淡化了蘇格蘭悲劇的血氣,似也多了些人性和家庭的味道。

最後一幕馬克白 之死是本片一個最為有趣的特點。無論是在台灣京劇的慾望城國(當代傳奇劇場)亦或是黑澤明的蜘蛛巢城中,馬克白之死都是慘烈的。他眾叛親離,在慌亂之中與 預言注定的敵人作殊死戰,最後被殘酷擊斃。然而在本片中,馬克白之死彷彿也多了些哈姆雷特式的儀典感覺和蘇格蘭歷史的暗喻。在擊倒馬克達夫後,馬克白原可 直取他性命,卻收回劍刃,也讓對方給了他致命一擊。負傷的馬克白望向遠方的大片英格蘭士兵和領頭的鄧肯之子馬爾肯發出了他不願屈服於馬爾坎的感嘆,最後跌 坐著死去。隨著人們對馬爾肯呼喊King of Scotland的聲響迴盪,大批的英格蘭騎兵穿過馬克白的屍體,彷彿也象徵著蘇格蘭和英格蘭的複雜關係。在這裡馬克白的死亡是有尊嚴的,像個軍人般的死 去,沒有毀屍,也沒有嘲弄。他靜靜的坐在沙場上闔上雙眼,在他最熟悉的地方為他的選擇付出生命,伴隨著成排英格蘭士兵越過他的長劍,蘇格蘭的命運也走向一 個未知的方向。

本片的美術拍攝是一大享受。除了在蘇格蘭Isle of Skye拍攝的美景,畫面也經過特別的色彩處理,讓冰天雪地的蘇格蘭荒原出現類似漫天風沙和雪花紛飛的場景。本片的光與影總擺盪在冷漠的綠和戰場橘紅色的 風沙間,直到最後染成一片鮮紅,賦予了場景一種魔幻般的色澤和想像,恰巧呼應本片許多心理式的拍攝手法,恰到好處。演員方面Michael Fassbender本身的陰鬱氣質在這個版本的馬克白上簡直可說收放自如,不同於像是Kenneth Branagh那樣雄豪的演法,他的馬克白可以像哈姆雷特那般複雜,也可是個在沙場灰灑鮮血的軍人,是個悲情的英雄,也是個充滿情欲的凡人。Marion Cotillard飾演的馬克白夫人則少了些兇殘而多了母愛,眉宇之間的憂愁也賦予了夫人角色更多的發展性。總體而論本片是一齣有增添新元素的莎劇,甚至 可說超脫了翻拍的界線,試圖找到一個發揮特色的空間。雖不算完美,但足以讓人再三思索玩味。

發表留言